2025小满节气是哪一天 2025年小满时间是哪天几点几月几号

2025年小满节气具体日期及时间,敬请关注:小满节气定于何时,具体时间点为几月几号几点。

随着夏日的脚步渐近,2025年的小满节气即将降临。你是否好奇,2025年小满的具体日期和时间是哪天几点几月几号?立夏已至,小满将至,想知道你的流年运势如何,不妨点击下方的图片链接,一探究竟。

2025小满节气是哪一天

2025年小满节气恰逢5月20日20时59分17秒,位居二十四节气之第八。每年小满多在5月21日前后降临。此时,麦穗等谷物渐显丰盈,却未臻成熟。小满,二十四节气中最贴近民生的,亦是最富有象征意义的。它标志着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,却尚未完全成熟。有言“立夏小满正栽秧”,又云“秧奔小满谷奔秋”。故而,小满正是水稻栽插的最佳时节。小满,预示着丰收的序曲,雨水的充沛,农家的微小满足。

小满时节,我国南方多雨量,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,华南地区常现强降水,江南地区江河湖满。若雨水偏少,或因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弱,位置偏南。俗语“小满大满江河满”正映照此地的丰沛雨量。相较之下,北方小满时节降雨稀少,气温快速上升,南北温差缩小。

2025小满节气是哪一天,气温特点

1、小满时节,气温攀升显著,炎炎夏日已悄然临近。白昼阳光炽烈,气候渐趋酷热,仿佛提前感受到了夏季的高温气息。

2、小满时节,正是农作物茁壮成长的黄金阶段。气温适中,作物生长迅猛,田间管理变得尤为重要。人们忙碌于除草、松土、施肥等农事活动,以助庄稼更好地生长与发育。

3、小满时节,饮食习俗紧扣夏季养生之道。民众偏爱绿豆、薏米、莴苣、黄瓜等清凉食材,以滋养身心、消暑降温。同时,新鲜水果如草莓、樱桃等成为餐桌常客,共享丰收喜悦。

4、田园风光:小满之际,田野间一片生机盎然,农作物茁壮成长。民众纷纷踏入田间,细赏作物长势,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。部分区域更举办田园游、采摘乐,让大众亲近自然,释放身心。

5、养生之道:小满时节,养生保健尤为重要。人们需防范暑热,预防中暑及热病侵袭。同时,注重饮食调养,挑选清淡、易消化之食,保持适量运动与充足睡眠,以维护身心康泰与舒适。

6、民俗风情:在部分地区,小满节气之际,民众会开展一系列与之相连的民俗活动。例如,举行祭祀庆典,以祈求夏季的丰饶与安宁。此外,还有举办传统庙会、农产品展销等,旨在吸引游客与当地居民共襄盛举。

2025年小满节气具体日期和时间是几月几号几点?

2025年小满节气降临,具体时间为5月20日20时59分17秒。

2025年小满节气降临,具体时间为5月21日15时39分,而小满节气落幕则是在6月5日的正午12点09分40秒。

2025年小满节气具体时间为5月21日,当日至21时,当天星期一。

2025年小满节气具体时间为:5月21日,上午9点整;农历日期为四月十三。

小满节气至,标志着降水显著增加,雨季正式拉开序幕,强降雨频发。北方日照时长最长,空气干燥,气温易超南方。南方则多雨量大,因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交汇,华南地区常现强降雨,暴雨或特大暴雨频发。

小满之际,春收作物待收,夏种水稻正忙,农事繁忙,晴日抢收,雨时抢种。然而,小满亦常遇旱情,“蓄水即蓄粮,保水即保粮”,既要防旱蓄水,亦需防范阴雨影响春收。此时,农事步入繁忙期,夏收作物渐熟,春播作物茂盛,秋收作物播种在即。

2025年小满节气具体是几月几日几点,小满时节的传统习俗又有哪些?

1.吃苦菜

苦菜,作为我国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,其独特的苦涩中透着清新爽口,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矿物质。它不仅具有清热、凉血之效,还能有效解毒。

2.祭车神

祭车神,这一古老习俗盛行于诸多农村地区。传说中,“动三车”仪式尤为引人注目,三车分别是牛车、水车与纺车,各有所主神灵。车神,据传乃是一条小白龙。高巍指出,小满时节,雨水尤为关键,人们精心准备祭品、香烛,并将一杯清水洒向田野,祈求风调雨顺。

3.看麦梢黄

每当麦穗泛黄,女儿与女婿便欢聚一堂,携油旋、黄杏、黄瓜等佳肴,如同佳节般拜访娘亲,关切夏收筹备。待娘家麦收告一段落,母亲亦会回访女儿,体贴询问其辛劳情形。

4.祭蚕

民间有言,小满乃蚕神之诞,故江浙地区于小满时节举行祈蚕节。我国农耕文化中,“男耕女织”尤为典型。女织之料,北以棉为尊,南以蚕丝为贵。蚕丝之得,全赖养蚕结茧,抽丝而成。因此,我国南方农村养蚕之风盛行,江浙一带尤为突出。

5.动三车

初夏之际,小满时节,蚕茧累累,待采续丝。农事繁忙,谚语云:“小满动三车”,即丝车、油车、田车齐动。蚕妇煮茧,整修丝车,夜以继日,准备缀丝。田野油菜花结籽,收获油菜籽,送往工坊磨油,待售。插秧者亦忙于分苗,带土分苗,农忙景象。

标签
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
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? You'll like the following article.